許多湖月的Fans決定要去看她退團後初次公演的動機五花八門,但是許多人的動機都是把這部公演當作一場賭注,而我也是把這場公演當作一場人生的賭注,如果湖月贏了的話,犯有強迫症的我只好繼續發病下去,湖月輸了的話,我就可以戒掉湖月強迫症,開始好好的存錢,為了退休後的好日子打好基礎(其實內心中有點希望可以不要再陷入這個金錢的深淵)。抱著如此坎坷不安的心情,我又眼一閉卡一刷,飛到日本去看湖月。

據湖月接受訪談時的說法,她當時接下這部戲的原因之一,就是這部作品有各式各樣的舞蹈場面,對熱愛舞蹈的她而言十分具有吸引力,才接下這部作品, 雖然還沒看公演之前,只看到這部公演的小海報,對於湖月的金髮&網襪的裝扮,強強想要取消觀劇計畫,躲到角落打冷顫的衝動,但是,基於見面三分情的原則,實際看了這部作品後(那頂海報上的金髮並沒有出現在舞台上),歌曲好聽,故事有趣,出演者都是實力派的演員,再加上舞蹈場面的豐富與多樣化,打造出這部成功的作品,深深體會到湖月選擇這部公演當作退團後初舞台的原因。

畢竟這是寶塚退團後的第一部性轉換的作品,湖月還是留下不少男役時代的習慣。譬如說舞台妝有一點說濃不濃,說淡不淡,說更明確一點就是:要男(役)不男(役),要女(人)不女(人)…噓!如果沒用望遠鏡看到是還好,可是如果仔細看的話,就會覺得她的妝還有進步的空間。

歌唱的部分因為湖月本身的音本來就偏高,演女生不太需要硬壓低聲音唱男生的音階,所以唱歌比寶塚時代進步不少,只是有一些段落聽起來就像男役的湖月在唱歌,只是穿了個網襪、洋裝在台上跑而已,但是個人認為這並不是缺點,而是一項她的特性,可以當作一種異於他人的武器,可男可女,超犀利。

舞蹈的部分,湖月更上一層樓,可能因為寶塚時代幾乎都包的緊緊的,比較看不出來身體的線條,整體的律動性比較不明顯,或許這就是湖月的舞看起來更進步、更俐落的原因之一吧。只是,和大澄賢也(演年輕Joe的演員)的雙人舞的那一段,穿著洋裝的湖月有幾個表情(尤其是眼神),又呈現男役上身的情況,不看脖子以下的話,真的會以為她還在寶塚當男役…帥…。

身高的部分,湖月本身就174公分,加上高跟鞋的高度,舞台上看起來是主要演員裡面最高的一個,和大澄演起愛情戲,還真的是有一點…「大」鳥依人,或許就是這樣,公演場刊裡面的照片,有一張是小魔女依偎在Joe身上的照片,那一張照片很明顯是合成的,因為,Joe的視線沒有放在小魔女身上不說,湖月的比例感覺起來有被調整過,調的比較小一點,或許這樣才有「小」魔女的視覺效果吧…。

演出的老師也善用湖月的背景與特色,使得本作品的可看性倍增。譬如說市公所職員的場面讓湖月以及Fans回味男役的醍醐味,又或者是「蘿拉人家下不來嘛~」的超級炸彈,以及與矢口身高差異等話題創造些搞笑的橋段等等。

海外的音樂劇的特色就是主要角色的戲份都佔一定的比重,每個人的戲份都差不多,所以就故事性而言往往都是非常精彩的作品,但是對於看慣寶塚偶像派的我而言,就會因為湖月的戲份不夠多,內心感到些許怨恨,不過,這只是一開始心態需要調適,等調適完成之後,以客觀的態度欣賞這部作品的話,就會深深的愛上這齣戲。另一個令我釋懷的原因是湖月上場的時間雖然不多,但是超大隻小魔女的存在感以及推銷自我手法的適當運用,重質不重量,濃度十足的WATARU POWER令人滿意萬分。

基本上,因為這部公演曾得過東尼獎,再搭配上恰當的選角,絕對是部值得一看的佳作。每位出演者都是實力堅強的演員,其中還有幾位四季劇團(或者是出身)的實力派演員,用天籟之音來形容或許有點太誇張,但是真的唱的很不錯,另外,舞者的部分也讓人感受到力量十足的舞蹈,對於湖月而言是個學習的好機會,也確實開了自己的狹隘眼界。

最後,透過這部成功的公演,新人女優湖月WATARU誕生,期待她今後可以成為一位超越性別的舞台演員,之後的公演已經決定要出演八月、十月的舞台,八月是與寶塚OG們競演的「瘋狂亂舞」,沒有難看的道理,倒是十月的公演目前看來有點「謎」,因為本身並不是很喜歡和物,而那部「夜叉池」聽說是能、狂言、現代物綜合的舞台,而且不是主演,唯一比較明確的是湖月將以男役的身份出演,光是衝著這一點應該會抹殺掉不少Fans的存款吧…。

PS,看來…湖月的強迫症應該還會發病一陣子…>_<。

By Keyn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omimitofu 的頭像
    omimitofu

    歐米豆腐

    omimitof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